关于举办2008年全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论坛暨2008年“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的通知
2008-05-30
以 提高我国口腔工艺技术的教育水平,促进各地区相关院校的教学交流,加强在校生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训练为宗旨,2003年起华东地区的相关院校自发组织了 面向在校学生的口腔工艺技术展评,并邀请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迄今已举办了4届展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4年起,为进一步加强各校教学信息和经验的沟通,除了由在校生参加的口腔工艺技术展评外,每年还组织2次面向教学分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的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研讨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前5年的展评活动,推动了各相关院校理论教育、实验教育的发展,完善了教学体系;“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也不断的积累了新的经验,并逐步发展、逐渐壮大。
2006年起“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活动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参评院校的数量达到17所,参加最终阶段展评学生的数量为61人。
2007年,在各个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参评院校达到35所,参加最终阶段展评学生的数量为102人。
同时,来自全国38所院校60位教学主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参与了2007年全国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论坛,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沟通效果,并就学科的发展达成共 识。本次展评也得到了中华口腔医学会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确定了隶属于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口腔医学教育学组组建事宜。
2008年“日进杯”全国口腔工艺技术展评邀请函
一、“日进杯”展评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
二、“日进杯”展评承办单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三、“日进杯”展评协办单位: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四、“日进杯”展评时间:2008年11月8日
五、“日进杯”展评报到时间:2008年11月7日
六、“日进杯”展评报到地点:厦门市石泉路7号 鸿泉大厦
住宿费用约为:双人房168元/间(含双早);单人房168元/间(含单早)
七、“日进杯”展评地点:
厦门市思明区岩前路8号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八、“日进杯”展评内容:
1.三倍大石膏牙体雕刻
2.全口义齿排列、牙龈雕刻
九、“日进杯”展评组委会和评委会的组成:
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评委会。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敏老师,担任本此“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组委会及评委会主任。
十、“日进杯”展评报名注册事宜:
1.报名要求:在校生,暂不包括成人教育学员。
2.曾参加过日进杯最后阶段展评的选手不能参加本次展评。
3.每所学校单项报名人数:牙体雕刻、全口义齿项目各2人。
4.各校参评选手免注册费,住宿费、交通及餐费自理。
5.报名表见附件。
十一、“日进杯”展评注册回执挂号寄至“日进杯”展评组委会:
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课 赵军
通讯地址:江苏省昆山市北门路883号 邮编:215316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代章)
2007年“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组委会
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2008年4月
2008年“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纪律
一、 参评选手为教育部认可的学历教育机构正式学员,暂不包括成教学员。
二、 参评学生凭学生证或学校书面证明报到。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
2008年4月28日
专线电话:0512-57758203 13375155095
电子邮箱:
十二、“日进杯”展评报名注册时间:
1.2007年9月30日报名注册截止。
2.报名注册截止时间,以报名注册挂号信寄发地邮戳为准。
十三、“日进杯”展评报名注册方法及流程确认:
1.先用电子邮件注册回执。
2.再用挂号信邮寄书面注册回执(需加盖公章)。
3.来电确认回执信息。
4.组委会收到回执后,将及时以电话及书面方式回复发件人。
5.为保障展评活动顺利进行,回执信息确认后,不得更改参评学员名单及性别。
6.请各个院校在发出回执前,仔细核实参评学员姓名及性别。
十四、如未能及时注册:
学员参评名单务必在2007年9月30日前以回执方式回复(回执详见附页)。
由于涉及展评物品的准备,对未按时以回执方式回复的院校,难以安排参评,敬请谅解。
十五、展评进程:
待定。
十六、“日进杯”展评积分方式:
团体积分:以单个院校为准。
十七、“日进杯”展评奖项:
各项目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和其他入围奖。
各参赛院校团体总分最高者,颁发“日进杯”奖杯1座; 同时由授予“日进杯”优胜旗,并保留1年; 在“日进杯”优胜旗的飘带上,铭记优胜方。
一等奖获奖者,该校2名辅导教师授予优秀教师奖。
二、三等奖获奖者,该校1名教师授予优秀指导奖。
十八、展评标准、展评现场纪律
见附页。
见附页。
十九、关于接送站:
本次会议不提供接送站服务, 厦门市石泉路7号 鸿泉大厦
本次会议不提供接送站服务, 厦门市石泉路7号 鸿泉大厦
主要交通枢纽的乘车方式:
1、机场至石泉路7号(鸿泉大厦)乘出租车约40元。
2、火车站至石泉路7号(鸿泉大厦)乘出租车约10元。
3、自火车站乘思2路到白鹿洞寺下,向右走50米到鸿泉大厦。
4、机场乘37路公交车到火车站下,转乘14路到白鹿洞寺下,向右走50米到鸿泉大厦。
5、 机场乘37路公交车到火车站下,转517、106、96、616、618到第一医院站下。往前走至建行和工行中间一条路上行(石泉路)。从湖滨南路汽车站 乘99路到第一医院站下。从松柏长途汽车站乘86路到第一医院站下。往前走至建行和工行中间一条路(石泉路)约300米到鸿泉大厦。
联系人:张传安 地 址:厦门市石泉路7号
联系电话:0592-8166678 13806070678
总 机:0592-2105555 总台电话:0592—8128398
传 真:0592—8128386 2077373
福建省军区厦门鸿泉大厦(宾馆)
二十、关于参评选手补贴的发放:
由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为各校参评选手提供下列经济补贴:
1)来自厦门的参评选手,50元/人。
2)来自福建省内,厦门市外的参评选手100元/人。
3)来自福建省外的参评选手200元/人。
以上款项参照每校每个展评项目2名学生,2个项目合计4名学生的实到
名单发放。
发放时间为11月8日,请各校领队到组委会指定地点领取。
二一、关于本年度“日进杯”展评的选题
1)牙体雕刻组
为切实达到通过展评,促进在校生强化三基训练的目的,组委会决定在下
列常用牙位中,现场抽签决定展评的一颗牙位:
常用上前牙中的1颗及常用后牙中的2颗,包括左右。
2)全口义齿
完成全口义齿的人工牙排列。
牙龈雕刻的位置,由现场抽签决定。
二二、关于辅导资料
牙体雕刻方法等辅导资料,可从日进公司网站的客服中心中的下载专区中
下载:
牙体雕刻的图形、数据表,可从日进公司网站的资讯中心中的技术交流中
下载:
二三、关于票务
本次会议不提供票务服务,请各校自行解决。
二四、咨询电话
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课 赵军
专线电话:0512-57758203 13375155095
电子邮箱: j-zhao@nissin-dental.cn
二五、关于展评使用的工具
酒精灯和酒精喷灯及石膏牙雕刻工具、浮雕图、石膏棒由组委会贷给。
全口组的人工牙、牙合架、模型由组委会贷给。
全口组的蜡型工具请自备。
为安全起见,本次展评禁止使用气体喷灯。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代章)
2007年“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组委会
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2008年4月
2008年“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纪律
为促进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校际合作交流,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与相关院校及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日进杯”口腔工艺展评。本次展评采用双盲法,为保障本次展评活动的有序进行,特发布如下展评现场纪律:
一、 参评选手为教育部认可的学历教育机构正式学员,暂不包括成教学员。
二、 参评学生凭学生证或学校书面证明报到。
三、 牙体雕刻组:
由组委会为参评选手临时提供统一的雕刻工具、铅笔、牙体图形、橡皮碗。
参评学生应自备尺、卷笔刀。
参评学生可使用自备的雕刻刀,但不得使用自备铅笔。
参评选手只能使用组委会提供的颜色统一的铅笔,描绘外形高点、邻接点,
否则视为弃权。
参评选手不得使用任何砂纸。
四、 全口义齿展评组:
由组委会为参评选手提供统一的已上好牙合架的模型、牙合托和人工牙、酒精灯。
因以规范的下颌蜡堤平面为牙合平面,为此,组委会不再提供牙合平面板。
参评学生应自备蜡型工具、尺、铅笔、酒精喷灯。如有需要,参评学生可
自备牙合平面板。
展评时,选手不得参考任何书面资料。
五、 所有参评选手,不得在作品上做任何记号,展评督察队有权擦拭违规作品
上的记号。
六、 参赛选手必须提前入场,选手迟到15分钟视为弃权。
七、 展评内容以书面方式发布,参评选手不得另行提问。
八、 参赛选手听从监考人员安排,当监考人员指示比赛后,方可开始进行比赛。
九、 参评选手要团结友爱,不得出现互相指责,辱骂等行为。
十、 为使本次展评更有秩序地进行,禁止出现代做,代考,考场内选手间不得
相互交头接耳。
十一、各校教师在展评时段,不得进入展评封闭现场;在展评现场外围参观展评时,请勿大声喧哗;如有建议,请及时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组委会提出。
十二、违反上述展评纪律者,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评资格。
十三、凡参加本次展评的选手,视为已接受上述展评纪律。
十四、参评选手退场时,必须归还所贷物品。
十五、本次展评纪律的解释权属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
2008年4月28日

"));